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研究>工作研究

做好新常态下价格工作的思考

2015/3/31 15:48:40

新常态意味着价格运行的基础发生变化, 价格工作的环境发生改变并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调适价格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科学确定价格改革目标, 完善价格体制,依法治价,积极引导市场决定价格。关键词: 新常态 价格运行 价格工作 理念 方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认识新常…


       摘 要: 新常态意味着价格运行的基础发生变化, 价格工作的环境发生改变并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调适价格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科学确定价格改革目标, 完善价格体制,依法治价,积极引导市场决定价格。
关键词: 新常态 价格运行 价格工作 理念 方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对此, 笔者结合价格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认识价格运行新背景

 经济发展新常态, 也就是价格运行和价格工作的新背景、新环境, 其主要特征有:
      1. 在生产要素方面,以前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质量,活劳动在产品价格中的份量越来越重。
      2. 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以前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宽松,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只能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3. 在消费需求方面,以前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方式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供给多样化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需要能够释放消费潜力的消费政策,让消费继续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作用。
      4. 在投资需求方面,历经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项目诸多,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5. 在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方面,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 既要逐步化解产能过剩,又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新型产业发展, 需要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6. 在市场竞争方面,以前主要是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现在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市场呼唤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7. 在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方面,供给不足曾经长期困扰我们,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明显超出需求,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已大势所趋,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 生产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8. 在国际贸易方面,改革开放前30年,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服务贸易比重增大,货物贸易比重缩小。虽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 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还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二、把握新常态下价格运行和价格工作新特点

 新常态意味着价格运行的基础发生变化,价格工作的环境发生改变, 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1. 价格改革的指导思想更为明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改革中更强调监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 “健全科学合理的价格调控体系和公开透明的价格监管体制” ,过去的改革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监管比放开难得多。以市场决定价格前提下的管理, 既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又要尊重市场规律, 要准确判断价格行为是否合理, 要作大量的调查、收集材料、取证、听证、核实等大量工作。
      2. 价格改革进入 “深水区” 。认识新常态, 有必要客观分析价格改革历史, 明确深化改革的重点难点。过去不同时期的改革重点和改革方式是不同的,都是根据当时经济发展状态、改革的背景条件来决定的。现今,我国已有 95% 以上的消费品、97% 以上的生产资料实现了市场定价。剩下的是“硬骨头” ,牵制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改革重点变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调控体系,并对极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调整。通过价格改革带来的市场倒逼机制,促进垄断行业、税制、质量体系、环保体制机制等领域改革。
      3. 非直接定价的价格管理理念。过去, 政府部门习惯于直接制定价格, 这样方便易行、权威大。新常态下, 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政府的监督职能。强调处理好放和管的关系, “放”是前提, “管”是保证。 “放”开了,才要管; 管得往,才能放。消费者担心放开后涨价和政府部门担心放开后会失控的心理减弱。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的原则,避免出现改革的反复, 已基本形成共识。当然,怎么监管,仍需不断创新。管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 是尊重市场规律,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对市场价格正常的波动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体现商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的价格变动要理解、支持。政府发挥作用要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 政府发挥作用的目的是要保证市场规律的正常运行。
      4. 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减小。市场价格总水平是衡量每一时期价格运行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新常态下,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市场竞争将比以往更充分,市场价格的变动也将日益成熟,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幅度将逐步减小。如果不遇大的自然灾害,或者明显的输入性大宗商品涨价, 常用于衡量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CPI 指数将会比较平稳。
      5. 价格改革面临的利益博弈加剧。推进改革必然触动到利益调整。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对各方面都是有利的, 且利益多元化。而今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一定程度上形成利益刚性的格局。要建立供求双方及相关方的利益制衡机制。只要是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 也代表大多数依法经营者的利益,就要勇于担当, 勇于 “破旧立新” 。
      6. 价格结构性矛盾有所缓和。价格水平有涨有跌,大体上呈现农产品价格保持上升势头,普通工业品价格稳中趋降,高档消费品奢侈品价格趋升。也就是说,已经连续负增长的 PPI, 难现大幅度上涨。从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将逐步缩小。有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 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
      7. 改革的条件更加成熟。我国价格改革是在市场都没有放开的情况下开始的。而现在已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了, 既有国内市场规则,又有国际市场规则。经济实力有保障。价格放开后,如果某些产品因为供求不平衡出现价格异常波动,完全有生产能力, 或者储备制度调节供求, 平抑物价, 也有足够的财力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适应新常态, 推动价格工作新进展

 价格工作者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需从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适应, 即观念要适应,认识要到位,目标要明确,方法要创新。
      1. 不断更新理念, 提升价格工作素质。着力点为: 一是适应新常态, 注重学习, 更新价格监管理念, 提高价格工作能力, 增强适应新常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由直接管理为主变为间接管理为主,更加注重调控、引导市场价格运行; 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 加强舆论导向和信息发布, 引领市场价格和社会预期。三是由管理价格水平为主变为管理价格行为为主, 更加注重培育市场价格秩序。四是由制定具体价格为主变为营造价格形成机制为主, 更加注重市场形成价格的功能作用。五是由理顺价格矛盾为主变为协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更加注重民生、注重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六是由行政管理价格为主变为依法行政为主, 更加注重依法治价, 规范化管价。不断推进价格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依法治价水平, 增强市场价格监管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2. 科学确定价格改革目标。关键点在: 一是价格改革的取向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做文章。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促改革调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服务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敢于和善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过深水区。三是目标宜保持区间调控弹性, 不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拓展内外需,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民生改善。
      3. 突出新常态下价格改革的重点。包括: 一是充分发挥价格配置资源的功能。通过深化价格改革,促进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利益藩篱, 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二是加快推进价格体制改革。特别是价格行政审批和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涉价改革, 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三是大力推进重要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改革,促进 “两型社会”建设。四是切实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加大涉企收费整治规范力度,重点清理规范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前置服务收费,逐步降低、取消养人和应由公共财政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和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并对外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目录清单制度。
      4. 把握价格工作底线。这就是: 其一, 坚持运用价格措施,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推进深化价格改革过程中, 按照守住民生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 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 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促进贫困家庭的孩子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推进医药医疗价格改革, 促进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所需的医疗服务。其二,运用价格措施促进 “三农”持续发展。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机制; 完善农业补贴办法, 强化金融服务;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职业培训收费政策,促进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继续推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业稳定发展基础。促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其三,正确对待市场价格的灵敏度及波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措施落地, 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 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 通过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 把握好新常态下价格工作的抓手。主要有:一是坚持依法治价原则,完善价格法规制度。新常态下依法办事的前提, 或者说是价格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必须高度重视。二是继续抓紧价格诚信体系建设。价格欺诈人们非常痛恨,市场上也普遍存在。必须继续下大力气加以制止。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相关方面一道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三是大力规范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建立价格动态监管系统和查询服务平台,由制定具体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到主要监督管理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四是强化价格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完善、实施好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和重要物质储备制度, 确保 “菜篮子”“米袋子”价格平稳,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稳定。五是加强价格监督和反价格垄断执法。认真落实国务院 《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发布虚假价格信息、串通涨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进一步加大反价格垄断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利用行政权力、垄断地位、行业优势地位指定产品和中介服务、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在工程建设及招标等领域的价格垄断行为,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六是加强价格成本监审,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也促进特殊行业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保持合理数量关系。七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不断提升其精准性、及时性、前瞻性。八是加强价格认证工作, 化解价格矛盾与价格纠纷,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 责任编辑: 田小秋)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