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四川医改工作成果媒体沟通会,介绍四川相关医改工作情况和经验。
四川省近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建立健全规范、有序、高效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为核心,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积极构建药品、医用耗材、医用设备、诊断试剂、二类疫苗「五位一体」集中采购新机制,全方位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药械采购使用行为监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自2006年启动开展药品挂网限价采购,2014年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上网阳光采购,2015年将医疗器械纳入省药采平台备案采购以来,2016年又将第二类疫苗、体外诊断试剂纳入集中采购。10多年来,四川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调整采购方式,基本实现了对医疗机构「医药」行为的全面监管。两方面成果显著:
一是采购价格显著降低。
据统计,经本轮药品招标采购后,同通用名下药品价格与10年前的挂网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2%,最大降幅的品种达到94%,降幅达50%以上的药品数量占总挂网药品的27%。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3年间,年平均降幅达7.35%,年均节约采购资金3.2亿元,对缓解群众看病贵、节约医保资金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监管更加及时有效。
对医疗机构「医药」行为的监管端口不断前移,已从原来的事后监督转变到事前和事中的及时预警、及时纠正,实现了对医疗机构药械采购使用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去年以来,省平台对405家医疗机构发放高值耗材价格异常预警书1391份,有效的控制了不规范采购行为发生。
实现这两个成果主要依赖于以下的基本做法:
(一)构建「五位一体」集中采购新格局
一是全面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分类采购。
四川省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发源地,2004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以省为单位集中药品招标采购。2005年原卫生部、监察部联合在四川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到2015年11月,四川省公布了公立医院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的7号文件和国家卫计委的70号文件要求,四川省是全国第二家出台药品实施方案,并在当年开展集中招标采购的省份。
按照国家确定的5种采购方式,我省2016年底全面完成新一轮药品集中分类采购任务。药品价格较上年同比下降10.59%,预计全省可减少药费支出近40亿元。其中,双信封招标采购中标药品1155个,中标价格平均降幅15.75%,最大降幅为90.91%;谈判(议价)采购中标药品1990个,平均降幅7.5%,最大降幅为57.23%。同步建立程序严密、运转高效的谈判工作流程,建立了5000余人的药械采购评审专家库。
直接挂网采购产品3.7万余个,挂网限价药品与上一轮同厂同品规挂网价格相比,平均降幅达16.12%。另外还完成了7个国家定点采购药品和3个国家谈判药品的直接挂网工作,对包括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等实行了特殊药品采购,挂网产品是441个。
二是全面推进高值医用耗材挂网阳光采购。
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到2016年,在已经完成10大类37个亚类阳光挂网采购基础上,新增4个亚类7806个产品挂网,今年上半年又新增2个亚类、15427个产品挂网,总计挂网达到43个亚类、6.98万个产品。
实现同期已上市高值医用耗材全口径采购,全省平均价同比降幅达到9.35%。四川省还积极推进高值医用耗材省际共建共享协作机制,先后与陕西、甘肃、内蒙等10个省建立了省际采购联盟,并于2016年开始将四川省的基础信息,供给各合作省开展阳光采购。
三是全面推进医用设备阳光备案采购。
在2015年已经完成20大类、200余种中大型医用设备挂网工作基础上,2016年再新增17个大类、80余种中大型医用设备的备案,实现全省中大型医用设备全类别采购和使用监管。
四是全面开展第二类疫苗省级挂网阳光采购。
2015年10月四川省启动该项工作,2016年3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方案并实现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挂网。完成第二类疫苗采购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部29个品种、共124个产品的省级挂网,并开展了省级谈判,全省188家县级疾控机构全部实现网上采购。
五是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级集中阳光挂网采购。
2016年8月四川省启动了体外诊断试剂省级集中挂网采购工作,当年底完成6大类体外诊断试剂中的首批458种、3.62万个产品挂网,今年上半年完成剩余的796种、2.89万个产品挂网工作,实现6大类体外诊断试剂全口径阳光挂网采购和使用监管。
(二)完善药械采购使用综合监管机制
一是完善平台监管功能。
2006年,四川省开始建设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2015年9月实现与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系统互联互通,2016年7月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改造,今年5月完成与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整合,实现「一网运行,一窗对外」。7月底,将基本完成与30家大中型重点医疗机构HIS系统的对接联通,初步具备对重点医疗机构科室和医务人员药械使用行为的提取、分析和预警功能。目前,平台监管已经覆盖了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等医药购销参与方,实现了过程监管、数据监测、结果评价、信息查询等综合监督,是全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上网采购药械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成为落实医改任务的重要抓手。
二是开展价格预警管理。
将监管端口前移,在省药采平台药械采购系统内,增设医疗机构实际采购价格公示模块,公布每种药品的全省医疗机构当年年度最低采购价和平均采购价,并动态提示实际采购价格与公布价格的价差幅度,实时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议价采购。在医疗机构出现高值耗材异常采购行为时,发送采购价格异常电子预警书,对连续出现预警的进行函询并要求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纳入省级约谈范围,进一步强化预警效果。
三是强化购销使用行为监管。
出台企业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将药械生产、流通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不良记录并向社会公示,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价格合理、及时供应。建立完善医疗机构药械集中采购积分考核管理、通报约谈等制度。将医疗机构药械采购使用行为纳入监管范围,明确考核指标,实行积分管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采购。我们建立并坚持通报约谈制度,每月通报药械采购情况,每季度对落后的单位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