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深切关怀。这场‘蓝天保卫战’,我们都必须打好,打赢!那么,怎么打呢?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要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在资源方面,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绿色能源,我认为可以在‘蓝天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原董事长周吉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提高天然气利用规模,尤其是加快发展天然气发电,具有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背景资料:我国电力发展现状
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据统计,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5.3亿千瓦,煤电占比59%、同比降低2%;在5.7万亿千瓦时的全国发电量中,煤电占比仍然高达68%;而风能、太阳能发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电网消纳能力有限,缺乏与调峰电源统筹协调,弃风率、弃光率较高。
气电装机和发电量呈现“双低”。2015年我国气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电源结构中占比分别仅为4.3%和2.9%,难以发挥环保优势和在电网中的调峰安保作用。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仅为2530小时,并呈下降趋势,远未达到电厂设计利用水平,导致电厂经济效益不佳。
同时,污染排放高的煤电小机组仍然较多。目前,我国300MW以下燃煤机组约占总装机容量25%,发电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严重。
记者:您认为我国目前在天然气发电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周吉平:我国气电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定位不统一。《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国家相关政策对天然气发电的定位表述不一,出现反复,导致发电企业无所适从。电力部门基于气量不足、气价较高等认识,不愿留出足够的气电发展空间。
二是经济性不足。重型燃机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固定设备投资较高。同时,高价格的进口气和输配环节加价过多,导致天然气终端利用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过去两年电煤价格总体走低,导致燃气电厂与燃煤电厂燃料成本相差在3倍以上。
三是上网电价结构不合理。我国现阶段气电上网电价由政府主导,但在上网电价定价测算时,没有考虑到电源的灵活性、调峰、节能、环保等价值。目前,除江苏外,其它省市气电、气热价格都没有建立价格联动机制,燃料成本难以有效疏导。
四是分布式能源并网难。国家相继出台多个文件鼓励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但并网难、上网难问题仍然存在,影响项目落地。
记者: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发电有何必要性?
周吉平:首先,全球范围内提高发电用天然气消费比例是大势所趋。天然气是清洁、低碳、绿色能源。国际能源界普遍认为,21世纪是“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世纪”。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天然气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从世界电源结构看,美国天然气发电量去年首次超过煤电(30.4%)占比达到34%,成为第一大发电用燃料;日本重启核电面临诸多困难,2015年天然气发电量占比38.9%;英国2015年天然气发电量占比29.5%,2016年前三季度更是高达41.6%,2025年前全面淘汰煤电。再从天然气消费结构来看,美国、英国、日本2015年的发电用气占天然气消费比例分别达到35%、27%和69%。BP预测从2015年到2035年世界发电用气增量占天然气总增量的43%。
其次,我国加快天然气发电势在必行。加快气电发展,一是有利于我国能源转型。我国主体能源正处于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期,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受资源、技术、地域等条件影响,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性替代,天然气作为低碳化石能源,是能源转型的战略选择。二是有利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落地。201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治理大气污染立下的“军令状”。雾霾治理已成为政府重大民生问题。与煤电机组相比,燃气发电环保优势明显,减排效果显著,是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实选择。三是有利于保障电力供给安全。燃气电厂具有效率高、启停快、占地小、操作方便等特点,比煤电调峰更具有优势,是电力调峰的最佳选择。四是有利于平抑天然气峰谷差。目前,我国在天然气消费方面,调峰存在较大缺口。天然气发电调峰作用显著,可平抑用气波动,对上游生产、管网运行、用户保供等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您对于发展气电有何建议?
周吉平:现阶段发展气电,首先要明确规划目标,找准发力方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相当于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可能在3600亿立方米。初步测算,要实现这个目标,气电需求量还要有大幅度的增长。
加快发展气电,我建议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鼓励30万千瓦以下小型燃煤机组发展改建为调峰电厂;加强在用电负荷中心建设调峰电厂;积极推进气电与光、风、水等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实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二是有序发展热电联产。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的开发区、工业聚集区等地优先发展背压热电联产机组,适度发展带稳定热负荷的热电联产机组。三是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大中城市的大型商业区及新型产业区鼓励发展,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商业中心、机场、医院等地推广建设。
其次,应实施财税优惠,提高气电竞争力。一是加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京津冀、长三角等环境敏感地区,加大对天然气发电的财税支持力度,2020年前继续实施政府补贴政策;参照垃圾和生物质电厂增值税退税政策,对天然气发电企业给予相应的增值税减免;向天然气发电用户提供低息贷款。二是参照上海、长沙等地分布式能源支持政策。对分布式能源项目进行设备补贴和节能补贴,补贴标准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年利用小时挂钩。三是落实碳排放政策。对不同燃料采用同一标准分配碳排放额度,加快推进碳排放交易。四是参照《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试行办法》,出台相关天然气发电管理办法,保障年度天然气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
再次,要加快科技攻关,降低气电成本。燃气轮机制造已列入《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提供财政支持,保证资金投入,尽快实现关键设备和整机国产化,降低燃气电厂建设投资和运维成本,以300MW等级燃气机组为例,投资下降10%,发电上网电价可降低约2%。
最后,应推进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一是完善气电、气热价格联动机制,研究制定发电“峰谷分时”上网电价制度和环保定价;细化完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并网上网办法,取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备用容量费,其它行政性收费参照光伏分布式能源项目执行,完善配网价格,消除分布式直供的障碍。二是加强管道输配价格的监管,推动省内输气和配气定价改革并加强成本监审,降低不合理输配费用,减少供气层级,推动燃气电厂直供,降低用气成本。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增长较快,勘探程度较低,潜力很大,进口气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天然气资源供应保障充足。与此同时,《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6)》列出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约140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约5.9%,远低于世界水平23.7%。
“消费水平不高,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天然气发展的瓶颈问题。”周吉平委员呼吁,应加快天然气发展,让清洁能源在“蓝天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董云龙 李丹 高照)
来源:中国石油报
相关新闻:世界各国天然气消费中,用于发电是重要的消费方式,发展气电的优势在于:第一、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是比煤炭清洁的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烧后生成CO2和水,几乎不产生SO2,形成的细颗粒也少,这对于改善大气质量状况是极为有利的。第二、天然气发电一般使用燃气发电机组,特别是联合循环机组,机组的效率较高。早期的30万千瓦单循环机组,效率可达36~41%,后来出现的燃-蒸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提高到60%。第三、天然气可用于管道运输,管理便当,安全性好,损失率低,调度灵活,使用方便。
我国的燃气发电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总的看发展速度缓慢,到2000年底燃气发电装机规模600万千瓦,在全国装机规模中占比微乎其微,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十五”规划开始,我国利用天然气战略发生了较大调整,“十五”规划纲要确定,“加快天然气勘察、开发和利用,统筹生产基地,输送管线和用气工程建设,引用国外天然气,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十五”期间国家采取集中招标、中外合作、引进技术、落实项目。一次集中安排了九个电站21套机组共800万千瓦,连同其它工程共建设了30多套9F机组,20多套9E机组,我国天然气发电初具规模,到2012年底全国天然气发电装机投运3717万千瓦,2007~2012年间平均增长率约7.1%,天然气发电量也逐年在增加,
通过引进美日欧厂家的燃机制造技术,我国哈动、东方、上海三大动力已掌握了燃机制造技术,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这样以来,我国既有发展战略的指引,又有一定的资源储备保障,有装备技术供给的能力,加快天然气发展,扩大天然气利用,加快天然气发电的发展,已经具备条件。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天然气发电已经做了安排。随着天然气开发目标确定,“十二五”期新增(集中的)天然气发电3000万千瓦,到2015年全国天然气发电(集中式)装机规模达到5600万千瓦;同时启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规划项目,总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根据规划要求希望在2015年底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已投入运行的多台燃气发电机组单位气耗约0.2立方米/千瓦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500小时计,发电用气432亿立方米,约占全部用气量的18.78%。比目前的占比(约16.6%)有的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加快天然气发电的装机步伐,“十三五”期投产3400万千瓦(集中式)燃气发电机组,到2020年底实现5000万千瓦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这些项目均为热电或热电冷联产,利用小时略高一些,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5亿千瓦,约占全部装机规模的8%以上,天然气耗量约1065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全国天然气(含非常规燃气、液化石油气等)4626亿立方米(2020年比2015年均增长15%,比“十二五”降3.4个百分点),发电用气比例为22.97%,比2015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天然气发电的不足是发电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气价影响,所以各地均采取一厂一价(或一机一价),政府适度补贴的办法维持天然气发电的简单再生产。随着气价改革深化,天然气发电的价格形成机制也应按市场化原则进行改革。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发电以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应由全体用户共同负担。
如有稿件、新闻、爆料、访谈、行业摄影等内容,请发邮件至:news@gasonline.com.cn
本公众号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