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过常府街的市民发现,复成桥下的内秦淮河正在整治,水位比以往高了不少。原来,作为今年重点整治的36条河道之一,内秦淮河东段于今年8月底启动了清淤工程,截至目前,清淤已经完成。
河水变得更臭了?原来是上游在整治
内秦淮河东段从逸仙桥至东水关,全长2.2公里,连接夫子庙段,是内秦淮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昨天沿逸仙桥至大中桥步行时观察到,这段河道的水位似乎比平时增高了不少,河道臭味明显,水面上还漂浮着不少黑色的污泥。
为何开展整治反而更黑臭?记者从秦淮区水务局了解到,近一段时间黑臭明显的原因是,上游的内秦淮河玄武段正在开展整治,清淤时会影响下游,导致污水向下游流来,水质变差,产生臭味。水务部门表示,这样的黑臭是暂时的,等到上游的清淤全部完成后,引水冲洗,臭味就会消失。
拉起截污网,首次采取湿河法清淤
秦淮区水务局介绍,内秦淮河东段的清淤工程首次采取了湿河法清淤手段,即不像以往清淤时要把河水抽掉,然后使用机械把淤泥挖走。
“内秦淮河东段连接夫子庙,如果把河水抽干清淤,会影响夫子庙景区的河道景观。”水务局一位人士说,清淤作业时,施工单位事先在河道上拉起了截污网,将河面漂浮物拦住,落叶、从上游漂来的垃圾、清淤的底泥,全部被截污网拦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施工时漂浮物漂到夫子庙,影响景区河道。
内秦淮河东段清淤时,采取清淤船在河上作业,分段用机械将河底的底泥搅拌抽出。由于河道已经很多年没有进行清淤,底泥厚度达到七八十厘米。为了减少底泥污染环境,这些底泥会进行干燥处理。内秦淮河东段整治工程的项目部就设在逸仙桥附近的河边,项目部特意引进了干化一体机,底泥全部经过干化一体机脱水,然后运走填埋。
清淤完成后还将启动生物治理
内秦淮河东段的清淤工程从8月底启动,10月初已经完成。
清淤、截污完成后,将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恢复河道本身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如增设河道曝气装置,增加水体含氧量,让微生物能正常繁衍;在河道内补植水草等水下沉水植物,增加河道自净能力;前期投放食草虫,净化水体有机物;水质达一定程度后,再投放鱼类。这样鱼吃虫,虫吃微生物,一个良性循环的水体生态就形成了。
预计从明年开始,内秦淮河东段还将启动沿岸环境整治工程。届时将修建栈道,让市民可以亲水临水,还会以南唐历史典故为主题,设置碑刻、浮雕等,并改造沿岸绿化带,让这条河焕然一新。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