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9年间,广东万元GDP用水量大幅下降85.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幅下降92.4%,全省用水效率明显提高。《2015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11日正式发布,记者了解到,在监测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方面,揭阳的引榕干渠成为唯一超标水源。
工业用水量逐年下降
用水总量控制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之一,国家下达广东省2015年、2020年、2030年用水总量分别须控制在457.61亿立方米、456.04亿立方米、450.18亿立方米,广东是全国唯一一个用水总量控制目标阶段递减的省份。
公报显示,2015年,全省总用水量443.1亿立方米,如期达到国家目标。其中,农业用水227.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1.2%;工业用水112.5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4.5亿立方米,占25.4%,工业用水量自2010年后逐年下降;生活用水98.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2亿立方米,占22.2%;生态环境补水5.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1亿立方米,占1.2%。
在生活用水方面,虽然2015年生活用水总量达98.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了2.2亿立方米,不过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93升/天,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36升/天,分别与上年持平和有所下降。
用水效率三大指标近12年持续下降
作为反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三个相关指标——广东在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2004年后,连续12年呈现下降态势。公报显示,2015年,人均综合用水量411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61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7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立方米。
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分析,2015年与1997年比较,全省用水效率明显提高,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19年间万元GDP用水量由547立方米下降到80立方米,下降了85.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401立方米下降到31立方米,下降了92.4%。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19年来也呈缓慢下降趋势。
Ⅰ至Ⅲ类水质河长占77.3%
公报显示,在评价的40个广东省重要饮用水源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2014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但2015年监测显示,揭阳的引榕干渠成为唯一超标水源,其他水源地水质均优于Ⅲ类。
按监测河流长度评价,在监测评价总长度为9270公里河流中,Ⅰ至Ⅲ类水质河长占77.3%,较2014年上升了0.5%。不过,在东、西、北、韩四大江河中,Ⅰ至Ⅲ类水质河长均超80%。广东省西江、北江、韩江和漠阳江等江河干流和西北江三角洲主要干流水道水质较好,部分省际河流、流经城镇河段及珠江三角洲内河涌水质较差。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