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雄安”助污水处理概念股腾飞
随着PPP订单快速释放,污水处理上市公司业绩获得高增长。《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62.390, -1.24, -1.95%)数据统计显示,在58家污水处理公司中,截至4月9日,已有25家公司披露2016年年报,其中,有16家公司2016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而国中水务(6.280,0.07, 1.13%)、晨鸣纸业(12.550, 0.02, 0.16%)、格林美(8.310, -0.03, -0.36%)、东江环保(18.800, 0.13, 0.70%)等4家公司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分别为113.73%、102.11%、71.02%、60.53%。
除上述25家已披露年报公司外,还有26家公司已披露年报业绩预告,有17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65.38%。其中,中原环保(20.690, 0.00, 0.00%)、天翔环境(21.300, -0.22, -1.02%)、兴源环境(52.880, 0.00, 0.00%)、东方园林(19.600, 1.23, 6.70%)、湘潭电化(12.250, 0.13, 1.07%)等公司预计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翻番,分别为203.12%、180%、140%、115%、101.13%。
兴源环境较为典型,兴源环境目前已签订PPP订单及框架协议金额高达115.49亿元。其中,进入财政部及发改委PPP项目库的项目总投资额达86.31亿元;充足的在手订单和框架协议将保障公司未来几年业绩的稳定增长。据公司业绩快报披露显示,2016年,实现每股收益为0.4843元,净利润为21612.09万元,同比增长112.16%。报告期内,由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增加,2016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14611.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2.68%。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PPP订单落地情况较好的龙头企业,其突出的拿单能力与订单转化能力有助于业绩长期提升。而在受社会资本青睐的公司中,其业务模式与PPP契合的污水处理公司,更易实现订单向业绩的转化。2017年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考核节点,地方政府治污动力极大提升,2017年水处理行业高增长仍将持续。
此外,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按规划,雄安新区将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中泰证券指出,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表明环境生态成为建设环节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之一,水环境作为最重要一环必不可少。雄安新区的供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投资等基础设施投资空间约在330亿元。其中供水投资空间约40亿元,污水处理投资空间约115亿元,污水运营约56亿元/年,再生水投资空间约120亿元。其中,污水处理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有利于污水处理概念股的后市表现。
受上述两大利好提振,上周五污水处理板块频频异动,首创股份(6.250, 0.57, 10.04%)、创业环保(11.100, 1.01, 10.01%)、渤海股份(29.840, 2.71, 9.99%)、南方汇通(16.410, 1.23,8.10%)、碧水源(21.790, 1.77, 8.84%)、博天环境(49.980, 4.09, 8.91%)、中持股份(66.350, 6.03,10.00%)等7只概念股涨停。另外,万邦达(18.280, 0.38, 2.12%)(8.55%)、中金环境(30.710,0.48, 1.59%)(7.39%)、巴安水务(18.160, 0.05, 0.28%)(6.47%)、环能科技(28.890, 0.50,1.76%)(6.37%)、启迪桑德(39.230, 1.68, 4.47%)(5.42%)和海峡环保(24.150, -0.87,-3.48%)(5.30%)等个股上周五涨幅也均在5%以上。
资金流向方面,上周五板块内共有38只概念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态势,其中,碧水源、国中水务、中金环境、晨鸣纸业、东江环保、天瑞仪器(10.320, -0.12, -1.15%)、天翔环境、中原环保、永清环保(13.070, 0.22, 1.71%)、巴安水务等10只个股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2000万元,分别为24433.84万元、15355.53万元、7680.34万元、6075.21万元、4648.21万元、3758.91万元、2975.23万元、2761.39万元、2639.52万元和2497.22万元,累计吸金7.28亿元,这10只个股2016年业绩均实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