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朱恒鹏:药价虚高的根源在于体制

       【背景】5月5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通知》规定,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原则,通过不同的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

  长期以来,药价虚高一直是“看病贵”问题的罪魁之一,以药养医现象也成为医疗体制改革中难以祛除的痼疾。取消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是否能够解决药价虚高问题,让患者真正得实惠?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指出,政府取消大部分药品定价,为日后药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仍然存在,政府取消大部分药品定价,短期内对药品价格还难产生实质影响。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都由当地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统一竞价采购,形成药品目录及招标价格。其中包括基本药物、医保药品及非医保药品,医院从省级政府核定的药品目录中进行选择。跟据现行法律法规,医院可在药品招标价格基础上加价15%销售给患者,但招标价格加价15%不能超过发改委规定的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这种由政府主导的药品统一招标制度,备受争议。

  朱恒鹏指出,政府取消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并非意味着医院可以跟药厂直接谈判药价。目前,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的机制仍然存在,医院还是只能按照招标价格采购药品。因此,短期内不会对医院药价产生太多实质性影响。

  “政府取消大部分药品定价,只是说政府不再对药品进行行政定价了,为药品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只靠取消政府定价,解决不了药价虚高、以药养医的问题。”他表示。

  朱恒鹏说,药价居高不不下,源于当前的以药养医体制。“药价虚高和以药养医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他解释。而导致以药养医现象的根源,在于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匹配。不改革公立医院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解决医生的身份定位问题,无论是取消药品行政定价,还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都无法彻底解决药价高、看病难看病贵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