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院试点“打包”收费制 有效遏制过度医疗
目前,深圳市正在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市公立医院提供药品采购服务。
深圳市自2010年起承担全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以来,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和价格改革联动,有效遏制全市公立医院逐利动机,维护了公立医院公益性。
药品不再为公立医院带来收益
据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表示,2015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费用201.98元,低于全国233.9元的平均水平;住院病人人均费用9014.21元,略高于全国8268.1元的平均水平。从2012年起,全市公立医院取消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加成”,药品不再为公立医院带来收益。同时,通过增加政府财政补助、提高诊查费收费标准等方式,弥补减少的药品收入,保障其正常运营,破除“以药补医”。
“打包”收费有效遏制过度医疗
据了解,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率先试点“打包”收费制。一是全科门诊“打包”收费,项目包括挂号、诊金、常规检验和检查项目、七天内基本药物、非严重伤口的清理与包扎等。二是专科门诊诊金“打包”收费。三是住院费用“打包”收费。2016年起,在港大深圳医院推行“甲状腺全切术”等手术病例住院打包收费,目前已有20种手术病例纳入,预计年底可逐步增加至50种。
药品采购总费用同比下降
目前,深圳市正在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市公立医院提供药品采购服务。拟通过遴选方式,委托1家第三方采购组织,由其在保障用药质量、安全和控制采购总费用的前提下,开展全市公立医院临床常用药品的集中采购工作,实施“带量采购、以量控价”,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采购供应成本。据预测,全市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总费用同比下降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