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宣城市深化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5年全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宣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化医改工作总体部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全力推进开展全市深化医改工作,努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在2015年省委改革办深化医改专项考核中,我市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在2015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我市深化医改工作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以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落脚点,激发公立医院活力。市人民医院和泾县中医院推行全员岗位聘用制,从“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岗位与薪酬绑定,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市人民医院推行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重点人群倾斜,推行“绩效奖”模式,所有业务科室均纳入绩效奖考核。泾县中医院在薪酬制度上大胆创新,职工工资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保留档案工资,留作工作调动和退休时使用,执行全员聘用工资,建立了以运行效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以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为立足点,建立“3+3”分级诊疗模式。今年6月2日,市人民医院与旌德县人民医院签约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旌德县人民医院挂牌为“宣城市人民医院旌德分院”。该医联体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支付方式为杠杆,以管理、技术、人员、流程、信息等业务帮扶为切入点,催生旌德县人民医院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推进市、县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分级诊疗和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另外,市人民医院与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以技术帮扶为核心的医联体,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授牌。

探索建立“院办院管”模式,缓解村医缺乏问题。绩溪县探索建立了“院办院管”模式,即由乡镇卫生院派出医务人员进驻缺乏村医的卫生室,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该县共有瀛洲、华阳、伏岭等6个乡镇卫生院派出9名医生进驻9个村卫生室,为解决村医缺乏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的意见》中总结推广了此做法。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补齐卫生计生服务能力短板。今年6月23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宣城市社会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印发了《宣城市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3年内将建设6大类28个项目,重点加强疾病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卫生应急等服务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在全市县级医院大力推进按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管理,目前全市县级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分别达到64种和50种以上。其中,宁国市人民医院作为全省6个临床路径管理示范创建医院之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已达110个,制定路径表单140个,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占出院总例数35%。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控制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